加入收藏 | 返回主站

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管理 >> 主题教育 >> 正文

冲击与应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探索

时间:2010-12-20  来源: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高等学校要应对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诸如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以及就业竞争压力的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认为高校学生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还表现在“80后”、“90后”自身变化的挑战以及高校改革,特别是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挑战。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采取措施,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水平。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冲击 应对策略

一、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挑战;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人际压力等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挑战。但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自身的新变化与高校改革特别是完全学分制的实行更应该引起我们关注和研究。现实的冲击和未来的挑战都要求我们努力探寻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路径,促进大学生的成人、成长和成才。

(一)现实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心理、个性、人格、学习动机、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但我们常见的是批评性的概括较多,如有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朋友圈子很大,家庭圈子很小;特别喜欢喝带有甜味的饮料;从小是吃洋快餐长大的;生活离不开网络,QQ、网游是最爱;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人合作;责任感普遍不强;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等等。也有人把当代大学生概括为:无知;虚荣;弱智;懒惰;浮躁;刻薄;冷漠;自私;缺德;自卑;无能等等。我们认为这些概括显然是失之偏颇的。

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为大学生打上了显明的时代烙印,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反映上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概括为以下方面:

1.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缺乏信仰信念。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渴望变革创新,实现自我价值,在他们身上焕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他们讲究效率,追求时尚,竞争意识强烈,对传统有叛逆心理。但同时,也有不少学生仅仅把学习的目的定位在将来在一个大城市工作,找到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上。“工作轻松离家近,天天睡到自然醒。别人加班我加薪,数钱数到手抽筋。”这是他们心态的一种较好写照。独生子女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也十分明显,重视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意识渐趋弱化。“现在的学生缺乏责任感,常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比较自私。总在抱怨自己应该为这个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他们把所获得的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的,不知感恩。学生责任感最直接的结果是将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 [①]他们没有理想,不信英雄,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信。他们崇拜的是周杰伦、超女、我型我秀、好男儿。

2.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由于他们出身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他们亲身感受并受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当代大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有较强的认同感,支持改革开放,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在行动上的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如自我评价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等,在实际行动中往往缺乏内省精神。

3.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缺乏思辨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向往民主,有十分强烈的参与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尊重、信任与理解,对民主管理、民主作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注。但他们在积极参与社会重大活动时,一方面其积极性应该保护,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在参与重大活动时辨别能力弱,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在外来思潮的影响下,也会不假思索地盲目追从。

4.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比较弱,缺乏奉献精神。市场经济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观念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重视培养自身的能力和树立竞争意识。但同时,他们由于集体观念淡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少学生信奉“人不为己,天殊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他们不能较好理解公私关系的几个层次并处理好公私关系: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损公肥私;公私俱损。作为当代大学生起码应该做到公私兼顾。

5.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智商高、情商逆低。当代大学生在个性上有较大的独立意识,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迫切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许多事物倾向于持批评的态度。但同时,当代大学生又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的调适能力还不强,一旦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出现问题,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6.现代知识面广,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精神弱,对“苦”的感受少。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所掌握的现代知识要比前辈多,特别是网络知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如音乐、绘画、体育(游泳、跆拳道)等都有较好的修养。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强自立的精神就相对缺乏。对“苦”,没有感觉,更没有“吃苦”的精神。“没有饭吃,就弄点肉圆吃吃吧!”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艰苦”生活。

7.追求微观体验强,宏观把握能力弱,“近视眼”多。当代青年十分敏感,追求微观体验,一切结论都要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接受,在观察社会问题时也明显地表现出来,由于过分强调微观体验,而对宏观把握缺乏,因此容易得出过激结论。同时,当代青年往往善于作横向比较,而不善于作纵向比较;往往关注局部观察,不善于全局性地观察。

有人说,这是“垮了的一代”。但我们应该知道,社会总是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就像接力棒一样,是一棒一棒地传递下去的。我们用不着去责难、叹息、悲哀。当我们放弃青一色的“黄军装”时,我们不也留过长发,穿过喇叭裤,我们不也是在校园里传唱校园歌曲,通晓达旦地跳着交际舞,我们不也曾经热衷于唱卡拉OK,我们不也走到了今天?我们今天要做的是:应该有一种责任感,来分析造成现代青年这些特点的原因并加以教育引导。因此,积极改变我们的教育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三贴近”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的。

(二)未来的挑战:完全学分制的实行将带来更多的新变化

当前高校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特别是完全学分制度的实行将对高校学生管理带来诸多的冲击。完全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以取得人才培养汁划所规定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取学位的标准的一种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制度。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围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实行目标管理,更加强化考试环节;在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上有很大灵活性: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讲,学分制是解决人才培养多样性与教学培养的实施性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从本质上讲,完全学分制最主要的不是教学管理,也不是学生教育管理,而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其最大的支撑点是教师,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但是,实行完全学分制必将对现行的学生教育管理带来强大的冲击。

1.对现行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冲击。高校现行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是与学年制或学年学公制相适应的,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基层组织成员相对稳定,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层清楚。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并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注重目标管理。完全学分制模式下,准许学生自主选专业、选任课教师、选上课时间、选修业年限,淡化了班级和年级概念,现行学生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对学生的约束力及影响力下降,已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管理的目的,从而使现行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2.对现行学生评价体系及奖惩措施的冲击。完全学分制将打破了传统的专业和年级的界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允许延长或缩短学制,这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以统一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现行学生评价体系失去了可比性;以班级和年级为学生评价基层单位失去了可操作性。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的可比性、可操作性的丧失,必然导致学生奖惩措施失去激励和强化的功能。

 3.对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冲击。目前,高校学生党、团基层组织设置是同学生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一致,自上而下建立一个从学校党(团)委到学院(系)党(团)委、年级学生党支部(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完整的党团组织管理体系。完全学分制将打破了专业、年级界线,高校现行学生党团基层组织建设与完全学分制条件下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现实与未来:转变服务观念,探索学生管理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需要我们去研究他们的特点并探索教育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需要我们去研究他们的特点并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将为开拓学生的潜能、创造力、顺利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完全学分制必须注重改变高校学生管理的观念。制定相应对策,主动适应,为其服务。因此,我们应该结合上述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寻找相应该的对策。

1.加强管理理念变革,以观念的变革带动管理模式的创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其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以谁为本呢?显而易见要以学生为本。当前“80后“或“90后”的大学生,他们自身确实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以及学生的发展为本,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教师管理为主向学生自律、自治转变。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结构,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考察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全面学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给予我们了足够的空间来塑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育人为本的这一个工作价值目标上来。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不仅如此,教育管理理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通过理想观念教育,为学生进行需要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惩戒来进行学生的需要诱导;通过动机激励、过程磨硕、利益驱动来进行学生的需要驱动等等,激发创造学生内在成才动力;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学生弄清是非,权衡利弊,从而使学生正确规范自身行为,正确选择调整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结构,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传统的、学年制或学年学公制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队伍应有能力预见到实行学分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的办法;应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方便;应有科学的头脑、创新的精神,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提出有效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应能完成常规的、非常规的管理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管理干部可能对常规管理得心应手,甚至津津乐道,但对实行完全学分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却束手无策,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管理思想要转变,要加强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的工作理念。

3.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学生工作队伍。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采取“高进、精育、严管、优出”办法,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高效、充满朝气的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既要懂专业,又要懂心理,又要能进行就业指导,他产不仅要成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又要成为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师和知心朋友,这样的要求是很高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力度,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将奖励与惩罚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4.加强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顶天立地有本领”的学生干部。由于完全学分制改革给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班级的凝聚力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学生骨干既是老师与同学联系的纽带,更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开展班级活动中他们与老师相比,更贴近同学,更了解同学所想。完全学分制对学生骨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传统的工作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学生会的干部、班级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开拓创新精神,通过各种形式新颖的活动,将院系、班级的同学凝聚起来。

5.实现由班级管理走向宿舍管理的转变。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以及选择同一课程的不同时间、地点和教师,由此带来了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学生自由度增加,导致班级松散、年级淡化,同班级的学生因上课的时间、地点不统一,每人一张课表,班级化整为零,一天下来同学之间也可能见不上面,由于班级没有统一上课时间,导致班级集体活动难以组织实施。辅导员由于自己所带的班级学生,尤其是在低年级“化整为零”地散在好几个教学班中,要及时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也力不从心。学生管理工作没有“落脚点”。但大学生仍然会以集体同宿的形式存在,这样,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由班级转向宿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生宿舍将成为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的主要场所,这必然要求改变以往的管理办法,必须改变学生活动全部是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因此,宿舍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在宿舍中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第一,树立环境育人的思想,全面完善宿舍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确保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重视宿舍文化活动建设,完善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第三,管理干部要经常到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目前有许多高校推行的“党员宿舍挂牌”、“团小组织建在宿舍”、“宿舍社共党员报务站”等等,都是很好的探索与尝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宿舍”的有效途径。

6.努力推行“支部建在班上”,将行政班集体建设、党团支部的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好,增强思想教育工作凝聚力。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原来以专业、年级为基础的行政班淡化,学生中离合频度增大,在学习中出现了较大的流动性。行政班作为教学组织的一种功能消失后,作为学生的一个基层组织仍有存在的必要。它可以作为党团组织建立的基点,班级活动的一个场所。党团活动、文体活动等等是活动内容。通过班级活动来培养一种集体主义精神更是行政班级存在必要性的精髓。保持自然班的班集体组织,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落实。但行政班的班级建设工作同以前相比更应该重心下移,从新生进校就应选拔和培养一支班级骨干队伍,特别是注重学生党员的培养,用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作表率,以保证各项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应以行政班的班级为基础,设立党团支部,抓好党团组织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可以通过党团活动和组织生活来进行。

7.推广“导师制”。在学年制管理方式下,学生受到的约束很多,他们都没有选择余地,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教等都是学校按部就班地安排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主性、主动性。实行完全学分制后,虽说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主动性,但由于学生对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各专业知识结构缺乏应有的了解,因而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可能按学分制的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学习方案。为指导学生设计出适当的学习方案,建立导师制就非常必要。导师在学生入学到毕业这一培养的全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共性要求和学生实际个性特征,紧紧把握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原则,在学生选择目标、实施学习过程和争取优良成绩等方面给予充分有效地指导,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主动自觉学习的能力。

8.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行政班级的作用减弱,教学走班制开始形成,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承担班主任的部分职责,出现任课教师“班主任化”的倾向。要加强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不但要求教师上好每一堂课,而且要求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意识,结合课堂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敬业精神与创新意识教育,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还要管理教学班的纪律、考勤、清洁卫生,经常与行政班级的班主任保持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发挥功能,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9.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切实增强学生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属于人的基础性素质,是实现学生成人、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学分制条件下,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领导—心理咨询师—院系辅导员—班级心理保健员”的四级网络。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个性,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的充分发展与和谐统一。

10.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发挥网络的应有功能。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学生的自由度更大,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打发这些自由时间呢?学分制条件下,传统学生工作手段和方法面临挑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管理应积极面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挑战,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延伸教育的空间,如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一方面便于学生在网上交流,倾吐心声,另一方面也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分享到:
发布者:  编辑:
返回顶部